寻访产业强乡镇示范点|北碚柳荫镇:研学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2025-05-08 11:36:41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核心提示
山川为卷,乡村作笔,绘就振兴壮丽蓝图。在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重庆市水利局、重庆市林业局指导下,重庆广电第1眼TV-华龙网、重庆市乡村发展协会、重庆市农业产业化协会、重庆市乡村振兴服务协会策划推出“城乡融合共同繁荣——2025寻访乡村振兴重庆案例”主题宣传活动,寻访产业强区县(乡镇)示范点、强村富民综合改革试点村、乡村振兴带头人(示范企业/单位),全面宣传和展示我市推进城乡融合示范区建设的措施、经验与成果。
第1眼TV-华龙网讯(杨琴涛 王景行)五月的晨风裹着泥土的芬芳掠过北碚柳荫镇田间,不远处的竹编工坊,一位艺人正专注地编制竹篮,修长的竹条在他手中上下翻飞,游客们围坐一旁,眼睛里满是好奇与惊叹,不时上手尝试,感受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
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便是荣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森林乡村”等诸多荣誉的北碚柳荫镇。如今,它正以“研学培训样板镇”为定位,全力描绘着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柳荫镇凭借其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底蕴深厚的农耕文化以及丰富多彩的非遗技艺,构建起了一个覆盖全龄段的立体化研学生态体系。近年来,柳荫镇创新采用“校地合作 + 市场驱动”双轮发展机制,与市(区)党校、西南大学等9所高校紧密联动,以国家级乡村振兴基层干部培训村级实训基地、重庆市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为依托,精心打造出“五大基地 + 三条主线”的研学规划。
山水为书,田园为课:柳荫研学产业的立体图景
在柳荫镇的研学规划中,五大研学基地各有千秋,共同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研学画卷。

东堂研学综合服务中心,作为整个研学产业的“中枢大脑”,承担着统筹全域资源的重任。这里,工作人员整合各方资源,为研学团队量身定制各类课程。
从这里出发,来到小丰年研学基地,这里是传统农耕与现代科技碰撞融合的奇妙世界。小丰年研学基地以“农耕体验”为核心,让游客既能挽起裤腿,在稻田里亲身体验插秧的艰辛,又能走进智慧农业展示区,感受现代科技为农业带来的巨大变革。

离开小丰年研学基地,便来到平安课堂研学基地。这里是守护安全与法治的坚固堡垒,作为重庆市北碚区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基地,平安课堂研学基地聚焦“平安法治”主题。步入其中,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防灾减灾等多个体验区映入眼帘,通过沉浸式安全演练和生动的法治课堂,帮助参与者在实践中掌握安全技能,强化法治意识。
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天眼洞青少年国防教育实践基地映入眼帘。这里依托独特的天然溶洞地貌,为青少年打造了一个别具一格的研学空间。从平安课堂的安全法治教育到天眼洞,画风一转,浓厚的军事氛围扑面而来。在这里,青少年们可以参与真人CS野战、枪械拆解体验,聆听国防知识讲座,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炼意志,在红色故事的滋养下厚植家国情怀。

走出天眼洞,柳荫艺库食育科普教育实践基地便出现在眼前。这里是艺术与农耕文明和谐共生的地方,仿佛进入了一个艺术的殿堂。传统手工艺作坊里,竹编、草编等非遗技艺散发着独特魅力;现代艺术展览空间中,各类艺术作品让人沉浸其中;食育科普课堂上,人们能深入了解食材的生长过程和饮食文化。同时,这里还是创业孵化基地,众多艺术家和文创企业入驻,形成了充满活力的艺术家工作室集群,为乡村增添了浓郁的艺术气息。
柳荫镇的研学规划中,三条主题线路将各个基地串联起来。漫步在“人文和美线”,可以在东升艺术乡村感受艺术乡建为乡村带来的华丽蝶变;穿梭于“产业兴旺线”,能在高粱等观赏性农业基地中触摸现代农业的发展脉搏;踏上“红日东升线”,革命精神在沉浸式体验中代代相传。2024年,全镇开展“大思政课”26期,接待了来自新加坡、斯里兰卡等7个国际代表团以及700余个院校团队,教育流量突破10万人次,研学经济综合效益达600万元,已然成为重庆乡村研学领域的耀眼名片。
多元赋能,各展所长:五大研学项目的独特亮点

柳荫镇的五大研学项目特色鲜明,亮点突出。平安课堂研学基地凭借创新的“理论教学 + 场景模拟”模式,成为西南地区安全法治教育的标杆;天眼洞青少年国防教育实践基地依托天然溶洞开展丰富活动,是重庆青少年国防教育的重要阵地;柳荫艺库食育科普教育实践基地将艺术、教育与农耕文明完美融合,传承非遗的同时激发乡村艺术活力;小丰年研学基地通过丰富的农耕体验项目,传承农耕文明,展示农业科技成果;东堂研学综合服务中心凭借强大的综合服务功能,为研学产业的规范化、专业化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研学赋能乡村振兴: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研学产业为柳荫镇的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依托柳荫艺库创业孵化基地,越来越多的能人、青年选择返乡创业,形成了充满活力的新村民群体。各类人才的汇聚,为乡村带来了新思想、新技术。与此同时,柳荫镇与高校合作建立的人才培育机制,为本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技能培训和广阔的职业发展机会,提升了乡村人才的整体素质,成功构建了“引进来”与“育本土”相结合的人才振兴格局。

在研学产业的带动下,柳荫镇创新推行“业主 + 村集体 + 农户”合作模式,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打造艺术民宿聚落。向日葵、高粱等观赏性农业基地不仅是研学实践的理想课堂,更成为备受欢迎的网红打卡地,有力带动了农产品销售和乡村旅游发展。“又见柳荫”品牌体系的构建,以及研学课程、艺术文创产品的开发,进一步延伸了产业链,提升了农产品和文化产品的附加值。2024年,研学经济综合效益突破600万元,成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强大引擎。
柳荫镇以创建东升村3A级景区为契机,大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设艺术标识系统,让乡村更具文化氛围;升级黄金香柳种植园,打造特色景观;建设特色艺术院落,增添乡村魅力。利用竹编、草编等文化元素打造乡村艺术节点,整治“飞线”问题,实施主干道艺术美化工程,将生态保护与艺术设计有机结合,让乡村既有美丽“颜值”,又有深厚“气质”,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美学价值的双丰收。

数字乡建馆、水渠历史文化馆的建成,以及全国艺术乡建论坛的举办,构建起了完善的乡建文化展陈体系,有效传承和弘扬了乡村传统文化。与摄影协会等团体联动开展的品牌活动,推动了艺术治理与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增强了村民的文化自信和归属感。研学活动中对红色文化、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弘扬,让乡村文化在创新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展望:从“研学样板”到“国家级研学小镇”

2025年,柳荫镇正向着“国家级研学小镇”的目标奋勇前行。未来,柳荫镇将进一步深化与西南大学等院校的战略协同,创新“课程开发 + 利益共享”机制,构建“红色教育 + 干部培训 + 现场教学”三位一体的教育产业格局。通过平安法治、艺术乡建、国防教育、农耕体验等四大战略升级,持续完善立体化研学生态。同时,不断推进“两点三线”艺术长廊建设,以艺术赋能乡村振兴,将山水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本,让研学产业成为带动村民增收、促进城乡融合的关键纽带。
从拥有“山水为书”的自然优势,到开展“研学为笔”的创新实践,柳荫镇正紧紧抓住研学产业这一有力抓手,在乡村振兴的宏伟画卷上精心描绘着浓墨重彩的篇章。随着研学经济的持续火热发展,这座充满魅力的山水古镇有望成为全国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本,让更多人领略到“诗与远方”的乡村崭新风貌。
相关链接:
寻访乡村振兴带头人|北碚静观镇:“蜡梅仙子”让小花朵变成“花世界”
责任编辑:徐云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