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要麻醉(镇静)安全吗?家长最关心的那些问题,这篇都讲清楚了
2025-05-13 09:13:42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当孩子因为做核磁、CT、胃镜或手术需要“睡一觉”时,很多家长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小孩这么小能打麻醉吗?会不会对大脑有影响?”
在门诊、病房甚至网上,我们常常听到各种关于小儿镇静和麻醉的疑问,甚至是一些让家长担忧的误解,比如:“麻醉会影响智力”“孩子太小不能打麻药”“全麻比半麻更危险”……这些说法,有些是过时的观念,有些则是谣言误导。
其实,现代医学中的小儿麻醉已经非常成熟、安全。今天这篇文章就来帮你一一破解那些关于小儿镇静与麻醉的常见误区,让你带孩子看病时少一分焦虑,多一分安心。
常见误区
1、中深度镇静/镇痛属于全身麻醉?
很多孩子在长大成人后仍然会对白大褂和医院产生明显的恐惧。
比如在CT和MRI等高端影像学检查过程中,患儿在狭小幽闭的空间里接受伴有噪音的检查,会产生比成人患者更为严重的恐惧感。这时医院会给患儿通过中深度镇静治疗完成各种检查;那么家长们认为中深度镇静/镇痛属于全身麻醉,会影响儿童学习能力下降。
其实中深度镇静/镇痛是一种经过麻醉医生精心监测和管理的过程,虽然存在一定的风险,但由专业的麻醉团队管理和监测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这些风险。麻醉医生会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和手术类型进行综合评估并个体化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以及全身麻醉方式。
临床常用于小儿心脏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以及内窥镜检查等应用最为广泛。无论使用哪种方式,都需要在专业医务人员的监测和管理下进行,以确保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全身麻醉会让孩子变笨吗?
不少家长担心,孩子做全身麻醉的手术,会不会影响智力发育,甚至变“笨”了?其实,多项研究表明:一次持续在1小时以内的全麻手术,对孩子的智力、记忆力等几乎没有影响。3岁前如果累计接受超过3次全麻,或单次手术超过3小时,有可能在上学后出现轻微的注意力差异,但这种变化仍在正常范围内,并不代表孩子“发育受损”。
值得一提的是,孩子大脑的代偿能力远比实验动物强,而且随着麻醉技术不断进步,麻醉医生会通过多项监测和保护措施,在保障手术顺利的同时,更加全面地守护宝宝的大脑安全。此外,儿童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患儿的长期预后更加重要。因此,家长无需担心全身麻醉对智力和学习能力的影响。
3、孩子很乖,就不用麻醉了吗?
有些家长会说:“我家孩子平时很听话、很安静,小手术就别用麻药了吧?”其实,无论多乖的孩子,都会对疼痛有本能反应。如果不使用麻醉,孩子可能在手术中因疼痛而产生强烈的恐惧感,留下心理阴影,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安全。
麻醉不仅是为了“不疼”,也是为了手术能在安全、平稳的状态下顺利进行。麻醉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年龄、病情、手术类型和部位,综合评估后制定最合适的麻醉方案,尽量用最小的麻醉量,达到最好的效果,保障孩子的安全和舒适。
4、全麻听起来“影响大”,能不做就不做吗?
有些家长担心全麻对孩子身体影响大,更倾向于选择半麻或局部麻醉。但事实上,选择哪种麻醉方式,并不是“影响大不大”的问题,而是根据手术部位、操作复杂程度、孩子的年龄和身体状况来综合判断的。
局麻和半麻对神经系统的影响确实较小,但现代全麻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安全,在专业麻醉医生的操作下,风险非常低。比如,有些检查或手术(如清创)需要孩子保持完全不动,而孩子在清醒状态下可能因紧张恐惧而挣扎,这时选择全麻,反而更安全、更有效。
全麻药物通过血液循环到达神经中枢——大脑,达到抑制患儿意识、阻断痛觉传递的目的。这种阻断是可控而且是可逆的,随着手术的结束,在麻醉药师的调控下,麻醉药会排出体外。其中,吸入麻醉药99.9%经肺部以原形排出,静脉麻醉药也在体内转化为无害物质随尿液排出,神经功能随之得到恢复。
综上所述,你的宝宝如果要做镇静镇痛或者麻醉的时候大可不必担心,麻醉医生会全程陪伴在孩子身边,监护着孩子的生命体征(如呼吸、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等)。如果出现突发情况,麻醉医生会果断地采取措施加以处理。因此,家长无需担心麻醉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作者系綦江区妇幼保健院主治医师 刘莉敏)
责任编辑:周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