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哈携手+远程协作 成功救治李斯特菌重症脑膜炎患者-华龙网

渝哈携手+远程协作 成功救治李斯特菌重症脑膜炎患者

2025-05-30 14:39:45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在新疆哈密市中心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内,一场跨越2000多公里的生命救援近日画上圆满句号。来自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简称“重医附二院”)急诊科援疆专家李醇文医生与哈密市中心医院医护团队通力协作,成功救治一名因罕见病原体感染导致重症化脓性脑膜炎、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危重患者。这场历时四周惊心动魄的救治,不仅展现了渝哈两地医疗协作的强大合力,更成为新时代医疗援疆促进民族团结、提升边疆医疗水平的生动注脚。

来自广州某科技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贺先生,在新疆伊吾县参与“疆数入渝”算力项目建设期间因突发高热伴意识障碍,从伊吾县人民医院紧急转送至哈密市中心医院。入院时,贺先生已陷入昏迷状态,并出现了呼吸衰竭,体温高达39.5℃,伴随颈项强直等典型脑膜刺激征。援疆专家李醇文医生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敏锐性,迅速判断为颅内感染,将其转入由他协助创建的EICU病房。

渝哈两地医务人员正在通过远程MDT讨论患者病情

面对复杂的病情,李醇文带领团队立即予以强力抗感染、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的同时,并迅速完善了腰椎穿刺、脑脊液常规检测;考虑到病原微生物尽快确诊的重要性,同时创新性采用了脑脊液新一代基因测序(NGS)技术,力求精准锁定 “元凶”。考虑到患者同时还合并有横纹肌溶解症、急性肾衰竭、感染性休克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李醇文果断通过远程MDT系统连线重庆大后方——重医附二院神经内科、感染科、急诊医学科以及医学影像科专家团队,两地专家经2个多小时会诊讨论,并提出了极具价值的建设性意见。

令人大吃一惊的是,脑脊液 NGS 结果显示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这种病原体在新疆地区非常少见,若非援疆专家带来的先进检测理念,极易造成误诊。”该病原微生物感染病死率高达40%-60%,李醇文再次启动“双城联动”机制,与重医附二院急诊科主任王晓龙教授远程研讨,最终拍板制定了“青霉素 + 庆大霉素”联合方案。神奇的是,抗感染方案调整第二天,患者的感染指标与体温双双拐头向好的方向发展!

据悉,整个治疗过程犹如一场艰苦的 “拉锯战”,患者体温在一周后才逐渐回归正常范围,但意识障碍和脱机困难接踵而至。“气管切开时机选择、高压氧治疗介入节点,每个决策都凝聚着两地智慧。”李醇文介绍,在患者意识障碍持续14天时,团队果断实施气管切开术,从而使患者尽早脱离呼吸机,并创新性将高压氧治疗提前介入,最终促使患者在治疗第四周奇迹般苏醒。在院期间,患者历经了重症急性胰腺炎、真菌性肺炎及尿路感染等一系列 “生死劫”,好在以援疆专家李醇文和哈密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王海燕为首的医护团队的全力救治下,这些 “拦路虎” 最终被逐一击退。

“没想到边疆医疗这么厉害!”患者康复出院时握住专家的手感谢,这背后是渝哈卫生健康协作的典型缩影。作为首批渝哈医疗协作援疆专家,李醇文在哈密期间不仅参与创建EICU体系,还通过每日教学查房、专题讲座、技术示范,将脓毒症集束化治疗、肺保护性通气等多项前沿技术扎根边疆。“李医生带来的不仅是技术,更是规范化诊疗思维。”王海燕主任特别提到,NGS检测等精准医疗手段已成为科室危重患者常规检测项目。

“医疗援疆不是单向输出,而是共同成长的历程。”李醇文表示,此次救治成功得益于“前后方联动、多学科协同”的创新模式。重庆援疆医疗队队长程瑶指出,近9个月来援疆队员们不仅接诊病人5000余人次,实施手术1000余台,开展各类新技术新项目20余项,帮助当地医院创建了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大大提高了危重症救治成功率,推动哈密医院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为筑牢西北健康屏障注入重庆力量。(院方供稿)

责任编辑:王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