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四年 8门精品课程展示育人新成效 重庆三十中“成长”系列校本课程成果丰硕
2025-06-04 20:00:09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第1眼TV-华龙网讯 校本课程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素质教育的需要。6月3日,重庆第三十中学校举行“成长”系列校本课程成果汇报会。8门精品校本课程集中亮相,生动诠释学校如何将国家教育战略部署与“呵护成长之美”的办学理念深度融合,转化为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具体实践。



现场,该校教师对校本课程进行了全方位的阐述,涵盖了课程介绍、课程特色、课程成果以及课程反思等多个维度。8门精选课程各具亮点,内容丰富,共同构筑了一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成长之林”。其中,党鹏飞老师的《英语流利说》着力系统训练学生英语语音语调,显著提升口语表达的准确度和流畅度,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范丽梅老师的《旅游达人修炼手册》创新设置“文化解码者”和“行前规划师”两大模块,引导学生完成“重庆红色旅游资源寻访路”等实践任务,旨在培养有文化底蕴的智慧旅行者。
高俊老师的《笔墨方寸间,人生有况味——重庆红色楹联文化探微》以革命历史为底色,以独特的楹联艺术为载体,带领学生深入重庆的红色文化时空,实现语文学养与家国情怀的双重提升。胡贤老师的《邮票中的历史》引导学生收集重庆红色人物故事,设计反映红色事迹的邮票并寄信致敬,在方寸之间传承红色精神。


王波老师的《重庆红色故事》引导同学们准确把握红色文化价值,感知责任使命,在历史坐标中构筑时代担当,将个人前途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勇担民族复兴重任。张凯亮老师的《科技模型》课程点燃了学生的科技激情,让每一次模型制作都成为探索科技未来的缩影,为培养科技强国后备力量播下种子。

钟宏伟老师的《化学魅力与实验——探究·体验·合作》强调探究性实验是化学的灵魂与魅力所在,将其作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全江淋老师的《健康教育》则致力于全面提升学生健康意识,理论与急救实操并重,为学生的身心素养保驾护航,铺就健康快乐成长之路。教师们图文并茂的汇报赢得了现场的热烈掌声,观摩人员纷纷通过手机、笔记本等设备记录下这些优秀的教学实践。

校长沈丹在寄语中,对本期校本课程开发所取得的丰富成果予以高度评价,并对全体教师付出的辛勤努力以及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的精心指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她强调,自课程可行性分析、设置构思至开课方式,学校管理层均全程参与并进行了精确指导,为校本课程的高质量执行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和明确的指引。展望未来,学校将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根本宗旨,进一步丰富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学校的发展目标明确且坚定。首先,致力于满足学生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发展需求,构建涵盖生命成长、艺术熏陶、科技创新及美好生活等多个领域的课程平台;其次,通过特色化、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师生及学校的共同进步,引领学生在更为广阔的领域中探索未知,以实现自我价值的全面提升。

课程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更是育人的主阵地。据悉,近年来重庆三十中积极贯彻落实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意见》,将此作为校本课程建设的根本遵循,深入推进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与融合的教育实践,并将校本课程的构建视为实现“呵护成长之美”办学理念的关键路径,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个性化发展服务,助力学生奠定人生坚实基础,确立未来发展之方向。
自2021年启动校本选修课程项目以来,重庆三十中经过四年的精心培育,已成功构建包含12个门类、25门课程的“成长”课程体系。在保障国家课程全面开设的基础上,学校不断深化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创新。本学年,学校进一步聚焦内涵发展,精心打造了9门特色校本课程,包括2门新申报课程。这一进程充分体现了学校将政策指导转化为具体校本行动的决心与取得的成果。
从2021年的初创阶段至2025年的逐步成熟,重庆三十中“成长”系列校本课程的四年发展轨迹,正是学校将国家教育政策转化为特色办学实践、细化落实“呵护成长之美”理念的生动体现。通过本次校本课程成果汇报会,我们见证了“呵护成长之美”的理念如何在多元课程土壤中生根发芽,滋养生命潜能,为培养肩负民族复兴使命的时代新人提供了坚实的支持。这片不懈耕作的教育园地,不仅孕育了当下的成果,更在为未来的社会栋梁培育奠定基础。
责任编辑:徐力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