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院好医声】诞生在重医附属儿童医院里的“红色桥梁”与生命托举-华龙网

【儿院好医声】诞生在重医附属儿童医院里的“红色桥梁”与生命托举

2025-06-27 12:09:02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第1眼TV-华龙网讯 凌晨三点的手术室,肝胆外科负责人戴小科正手持显微器械,为一名劈离式肝移植患儿进行血管吻合,这已是他连续工作的第14个小时;OPO办公室程真莉副主任刚刚结束第20通家属沟通电话,尽管被拒绝是常态,但她手机里存着的患儿康复照片是她永不言弃的动力;走出手术室的刹那,清晨的阳光让泌尿外科副主任华燚“如释重负”,不可预知的困难让手术持续了通宵。这一切,既不寻常,也是“生命摆渡人”器官捐献移植团队的工作日常。为了不辜负每一个生命的馈赠,移植团队的每一名成员都日夜坚守,枕戈待旦。

这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以下简称:医院)器官捐献移植团队的日常剪影,也是无数个生命接力故事的缩影。医院将“大器官移植”定为“三大战略”之一,器官捐献移植团队正用专业和大爱,在西部地区筑起守护儿童生命的坚实堡垒。

儿童器官移植的战略意义与人文之光

“对终末期器官衰竭的儿童而言,器官移植是他们重获新生的唯一希望。”医院副院长王佚说,“每一例终末期器官衰竭患儿的背后,都是一个幼小生命的苦苦等待,一个家庭在绝望中期盼奇迹的发生。”

一位14岁尿毒症患者在成功完成肾移植术后写到:我的“二次生命”才刚刚开始,它不属于我一个人。它凝聚了太多人的爱!我会带着这份爱,认真地活下去,传递温暖,不负未来,不负此生!

一位8月大的捐献者家属请OPO团队接续大爱时说道:亲爱的宝贝们,虽然我们不曾相识,很庆幸我家八个月大的孩子能帮到你们,让我的孩子的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得以延续,请你们答应我,在重获新生后不管怎样,一定要微笑面对以后的各种苦难和悲痛,我祝福你们,你们也是我的孩子。

以先天性胆道闭锁为例,若不进行肝移植,患儿平均生存期仅为1.5年,而肝移植能使90%以上的患儿获得长期生存。医院自2006年将大器官移植确立为战略发展方向,成为全国儿童医院最早具备肝移植资质的单位;2011年11月7日开启重庆市公民逝世后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共完成人体器官捐献122例,捐献器官369枚,成为衔接捐献与移植的关键纽带。

“儿童的血管细如笔芯,在显微镜下一针一针连接血管,不仅要求手术器械更精细,更要求移植医生的手术操作更精湛。”肝胆外科负责人戴小科坦言,“一台婴幼儿肝移植的血管吻合难度相当于用缝衣针绣花。”更复杂的是,面对移植患儿急性排斥和感染等并发症的精准治疗、专业细致的儿童护理、免疫抑制剂的精准调控、移植术后儿童生长发育的严密监测等都需要儿童专科医院对患儿全生命周期的专业管理。

“这不仅是医疗技术的提升,更是生命的接续。”泌尿外科副主任华燚的话道出了器官移植工作的本质。当捐献者家属含泪签下器官捐献同意书,当移植器官在受体体内重新焕发生机,当患儿从重症监护室走向校园,这场由大爱和医术共同书写的生命接力,正不断诠释着“健康中国”战略的人文温度。

十九年耕耘铸就西部儿童“器官移植”高地

自2006年开展首例肝移植,医院创造了中国儿童器官移植领域的多个“第一”。截止2025年6月,医院累计完成肝移植477例,数量居全国儿童医院首位,手术成功率达99.3%,5年存活率达96.1%。更令人瞩目的是,团队先后完成国内年龄最小(80天)的肝移植;创新开展儿童劈离式肝移植,将一个供肝精准分为两部分,同时救治两名患儿,极大提高供体利用率。“我们曾为一名肝硬化失代偿期患儿进行半肝移植,血管吻合直径仅1毫米。”肝胆外科负责人戴小科回忆,这样的高难度手术,团队每年要完成数十例。

肾移植团队同样成绩斐然。自2022年底获肾移植资质以来,短短两年的时间,已完成儿童肾移植52例,手术成功率100%。不断创新技术,完成重庆区域年龄最小(2.5岁)、体重最轻(10kg)的肾移植。同时,不断提升儿童肾移植研究水平,建立肾移植大动物训练中心,实验动物模型稳定开展,先后获得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临床、研究双擎助力儿童肾移植高质量发展。

全国领跑的“儿童器官移植矩阵”:从技术突破到体系构建

医院儿童器官移植实力已跻身全国第一梯队。2024年获批“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西南)儿童移植中心”,承担统筹西南地区儿童移植工作的重任。儿童肝移植数量位居全国综合医院排名第四、儿童医院第一,肾移植在全国儿童医院稳居第二。医院已形成覆盖肝、肾等大器官移植体系,心肺移植项目已列入“院长工程”加速推进。

为保障器官移植工作全链条规范运行,医院构建完善的支持体系和管理体系。OPO办公室现有专职管理人员1名、协调员2名,负责包括潜在捐献者的发现、捐献协调、潜在捐献者的转运、器官获取及分配等工作,保障器官捐献工作的全流程管理。

“48小时昼夜不息,2个家庭的‘生命馈赠’在团队手中接力,3台肾移植、2台肝移植手术圆满成功。”这一个个数据背后是器官捐献移植团队的全力付出。

此外,医院还建立多学科协作(MDT)联动机制,从术前评估、术中保障到术后随访,集合肝胆外科、泌尿外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新生儿科、肾脏科、感染科、消化科、检验科、临床分子医学检测中心、超声医学科、放射科等多学科专家力量,确保每台器官移植手术成功开展。

党建引领:红色引擎驱动“生命接力”

近日,一场以“党建引领赋能生命接力红色桥梁护佑儿童新生”为主题的联合主题党日活动在医院举行。党委办公室、医务处、肝胆外科、泌尿外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新生儿科、胸心外科等相关党支部的党员代表、业务骨干和专家齐聚一堂,共同见证“生命接力党员突击队”的成立。

“大器官移植是‘生命的接力’,更是‘责任的接力’。”党委书记赵晓东将队旗授予党员突击队时,红色信仰已融入这支队伍的基因。

从晨光微露的OPO协调现场,到深夜不熄的手术灯光,器官捐献移植团队正用专业与大爱书写着生命的奇迹,正如泌尿外科副主任华燚所说:“我们既是手术台上的医生,也是生命的摆渡人,每一次器官移植都是对生命希望的延续。”在“健康中国”的征程中,他们以西部为起点,为更多儿童架起通向新生的“桥梁”。

(文/吴瑞雪 视频/陈婧)

责任编辑:吴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