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阶段做好风险监测,“远”离近视,“光”明一世-华龙网

幼小阶段做好风险监测,“远”离近视,“光”明一世

2025-06-30 06:34:26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近年来,儿童近视率持续攀升,甚至出现低龄化趋势。幼小阶段(3-9岁)是孩子视力发育的“黄金期”,也是近视防控的“关键窗口”,在这个阶段做好风险监测,科学防控,可以让更多小朋友不当“小眼镜”,拥抱清晰未来!

阻断“近”患,眼光放“远”,给眼睛放假

现在的孩子户外活动时间少,平时用眼更多的是看书、写字,还是上网课、玩平板,本质上就是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久而久之,眼睛的肌肉产生疲劳缺氧,调节能力逐渐下降,远视储备过快过早消耗,最终将导致近视。

随着现在的科技发展,对于有长时间看近需求的孩子,其实有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将“看近”变为“看远”,让眼睛自然放松。现在有这样一些辅助设备,比如远像光屏,它能将屏幕影像“投射”到远处(模拟6米外的视觉效果),孩子使用时仿佛在看远处的风景,眼睛无需费力调节,尤其适合长时间上网课、看视频、看电视的孩子;读写平台则通过特殊设计,让孩子看书、写字时保持科学的距离(如眼睛离书本一尺远),同时调整坐姿,避免弯腰驼背,还能减少脊柱侧弯风险。这些工具就像一位贴心的“视力守护者”,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进行“远眺训练”,有效预防近视。

好灯光=好视力,给孩子自然光的呵护

家庭灯光环境,是容易被忽视的“视力杀手”。普通LED灯的光谱缺失严重,易造成眼疲劳,且蓝光比例高,长期暴露可能影响褪黑素分泌,不仅伤眼还可能影响睡眠。对于成长发育阶段的孩子,普通LED灯光显色指数低,也不利于色觉的感知,影响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想要守护孩子的明亮双眸,选择全光谱自然光护眼灯是关键!全光谱灯通过模拟自然阳光的光谱,光线柔和均匀,无频闪、低蓝光,显色指数高,就像把清晨的朝阳“搬”进书桌前。在这样的灯光下读写,眼睛舒适不疲劳,还能促进视网膜健康发育,为孩子提供安全、健康的照明环境。

有家长反馈,自从换了全光谱护眼灯,孩子晚上看书不再揉眼睛,学习效率也提高了。一盏好灯,不仅是光源,更是孩子视力健康的“守护盾”!

科学防控,轻松坚持不费力

很多家长担心防控近视太麻烦,其实不然!远像光屏和读写平台安装和使用方便,孩子越小适应越快;护眼灯即插即用,还能调节亮度和角度。

这些措施就像日常刷牙一样简单,孩子适应快,家长省心。每天坚持,就能让近视风险“远远”甩开!比如,远像光屏可以轻松连接手机、平板或电脑,孩子上网课时自动开启“远眺模式”;读写平台搭配普通书桌使用,帮助孩子保持正确坐姿和视距。全光谱灯作为日常照明,覆盖学习、阅读、作业等全场景。这些工具不是“负担”,而是让孩子在习惯中自然护眼的“好帮手”。

科学防控近视,贵在坚持。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护眼计划,比如每学习30分钟休息5分钟远眺,定期检查视力变化。点滴努力,终将汇聚成孩子一生的光明。

风险监测:早发现,早干预

除了改善用眼习惯和环境,定期监测视力同样重要!建议3-9岁儿童的家长每3个月带孩子进行一次专业视力检查,建立视力健康档案。

常规视力筛查的电脑验光和裸眼视力不能准确反映低年龄孩子的真实状态,尤其是裸眼视力带有普遍的“欺骗性”,因此建议采用更加专业的监测手段。课题组首创的“6级近视风险监测”算法,结合了各项有效数据,通过科学算法,不仅能让家长了解孩子当前远视储备的剩余“电量”,还能评估近视风险等级,家长可以简单明了地理解孩子离近视还有多远,应该如何防控,尤其是对于未近视的孩子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请家长们关注以下几个信号:孩子频繁揉眼睛、眯眼、歪头看东西、抱怨看不清黑板等,这些都是近视早期的“预警信号”。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咨询眼科医生及全面检查,针对性采取措施进行防控。

记住,近视防控不是“亡羊补牢”,而是“未雨绸缪”!行动起来,现在就是最佳时机!孩子的视力发育不可逆,幼小阶段是防控的黄金期。别让近视成为孩子成长的“枷锁”。

“远”离近视,“光”明一世——我们的目标是,给孩子一生的清晰!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试点基地致力于新概念公益护眼,提供全面、专业的视力健康管理服务。(详情请关注公众号“视力健康管理试点基地”)

责任编辑:王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