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前辈!重庆援疆医疗队续写草原医者仁心
2025-07-02 20:01:21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6月的最后一个周末,由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牵头的首批渝哈卫生健康交流合作医疗队穿越戈壁深入哈密市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萨尔乔克乡牧区,开展了一场融合学术帮扶、义诊惠民与精神传承的医疗实践。此次活动将重庆援疆医疗队“医者仁心、家国担当”的精神内核,与萨尔乔克乡卫生院已故老院长杨忠贤“扎根草原、无私奉献”的先进事迹深度结合,在天山脚下谱写了一曲跨越山海的健康守护之歌。

针对基层医生在胸痛患者诊治方面存在的痛点和知识盲区,来自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援疆专家李醇文医生在萨尔乔克乡中心卫生院开展了《常见危重胸痛患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专题讲座。他结合当地心血管疾病高发的特点,重点讲解了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等致命性胸痛的早期识别、诊断与鉴别诊断,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扎实的专业知识,为在场的医生们详细剖析了各类胸痛病例的特点和应对策略。他用生动的案例、详实的数据和清晰的图表,让原本晦涩难懂的医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使基层医务工作者们受益匪浅。“李老师的讲解让我们对胸痛的诊治有了更大的信心,对胸痛的危险性有了更深刻认识,特别是他提到的‘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将深深的改变我们的认知理念和提升我们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能力。”卫生院院长艾提别克·哈依萨汗表示。值得关注的是,李醇文团队帮助哈密市中心医院成立了哈密市首家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已成功救治近400名危重症患者,其救治的患者病情危重复杂程度(CMI值)高举全院之首,其主导的肺保护性机械通气、呼吸力学监测、经皮气管切开术等技术正在基层逐步推广。这种“输血”与“造血”并重的帮扶模式,与杨忠贤当年在草原推广新法接生、遏制传染病流行的实践一脉相承。

讲座结束后,援疆专家们马不停蹄地投入到义诊和健康科普宣传中。萨尔乔克乡的哈萨克族牧民们早早等候在卫生院,专家们耐心地为每位牧民进行身体检查、诊断病情,详细解答他们的健康疑问,还针对常见疾病提供了预防和治疗建议。同时,他们还在当地哈萨克族医生的帮助下,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牧民们普及健康知识,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我保健意识。现场气氛热烈而温馨,专家们的专业与热情让牧民们感受到了来自千里之外的“重庆温度”。
令人动容的是返程途中的“临时义诊”,听闻一位牧民因脑梗长期卧床,无法前来卫生院,但又有健康需求,他们毫不犹豫地改变行程,立即赶到这位牧民家中。经过仔细的检查和诊断,专家们为他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给予了详细的健康指导,直至夜幕降临才踏上归途。这种“牧民需求在哪里,医疗服务就延伸到哪里”的作风,正是杨忠贤“马背医生”精神的当代诠释。

活动最后,医疗队专门来到萨尔乔克乡哈萨克族墓群中的杨忠贤墓前。这座刻着“生为牧民治病痛,死为牧民保平安”的墓碑,见证着一位汉族医生37年扎根草原的传奇人生——他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愈100多位疑难患者,接生2600余名新生儿无一例死亡,被牧民亲切称为“牧民之子”。在庄严肃穆的祭奠仪式上,队员们以无声的誓言告慰这位把生命奉献给牧区群众的仁医英灵,在静默中感受医者使命的重量。
“杨忠贤院长用一生诠释了医者的初心与使命。我们重庆医疗队来到哈密,不仅要带来先进技术,更要传承这种扎根边疆、服务群众的精神。”程瑶队长表示,正如医疗队此前在左公文化苑学习时所领悟的,他们正将“身无半亩,心忧天下”的家国情怀转化为守护边疆健康的实际行动。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技术帮扶,更是一场深刻的精神洗礼。重庆援疆医疗队以专业与汗水践行新时代援疆精神,以向杨忠贤老院长学习的实际行动诠释医者仁心的永恒价值。在广袤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地上,渝哈两地医者的仁心接力,正为各族群众的生命健康筑起更为坚实的屏障。(重医附二院供稿)
责任编辑:王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