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赋能乡村振兴:重庆工商大学学子探秘拾万镇非遗与生态农业-华龙网

青春赋能乡村振兴:重庆工商大学学子探秘拾万镇非遗与生态农业

2025-07-02 20:37:27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第1眼TV-华龙网讯(郭晓彤 实习生 颜红)七月流火,难掩青春似火。7月1日,重庆工商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的莘莘学子怀揣着对生态保护和乡村振兴的热情,奔赴大足区拾万镇,开启了一场别具意义的“三下乡”社会实践之旅。他们走进刘萍植物染绣非遗工坊,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又在隆平五彩田园躬身劳作,体验生态农业的真谛,在希望的田野上绘就了一幅美丽的生态乡村画卷。

300年非遗工坊:在植物染绣中觅得生态与文化的交融

位于拾万镇长虹村的“刘萍植物染绣非遗家庭博物馆”,是大足植物染第五代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刘萍的工作室,静静伫立在此,展现着生态与文化的交融景象。

当天中午,环境与资源学院师生来到刘萍染绣工作室,刘萍作为中国“植物染”传承人,依托传承300年的植物染技艺,她从植物种植到以植物染色布、色线为基础,先后开发出“生染”“媒染”“煮染”“发酵染”“拓染”“套染”“扎染”7个类别的核心工艺,每一道工序都蕴含着“取之自然,归于自然”的生态哲学。自然当中同样蕴含着财富的密码,在刘萍植物染绣的带动下,拾万镇长虹村百余名村民就业,实现家门口就业,让非遗技艺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植物染绣不仅仅是传统手工艺,更是一种生态智慧的体现。”刘萍老师介绍道,“我们使用的植物染料无毒无害,对环境十分友好。”环境与资源学院的学子们深受触动,他们意识到,这古老的技艺正是生态与文化完美融合的典范,既传承了历史文脉,又契合了现代人对绿色、环保生活方式的追求,在乡村振兴中具有独特的价值。

介绍非遗工艺现场。学校供图 第1眼TV-华龙网发
工坊内部。学校供图 第1眼TV-华龙网发

隆平五彩田园:于插秧实践中领悟生态农业的匠心

离开非遗工坊,学子们来到大足拾万镇的隆平五彩田园。眼前是一片广袤无垠的稻田,这里是袁隆平院士工作的第一站,承载着袁隆平院士科研初心的沃土。

农技专家耐心为学子们讲解着插秧的要点:“插秧看似简单,却蕴含着不少技巧。每株秧苗之间的合理间距,既能保证稻株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充分接受阳光雨露,又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降低农药的使用量。”学子们听得聚精会神,随后卷起裤腿踏入水田,在泥泞中完成了一场生动的生态农业实践课。虽然汗水湿透了衣衫,泥水沾满了裤腿,但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拾万镇长虹村唐书记还介绍道:“隆平五彩田园注重生态保护与农业生产的平衡。通过优化种植方式、减少化学投入品,不仅保护了土壤和水质,还提升了农产品的品质,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学生插秧现场。学校供图 第1眼TV-华龙网发

   知行合一:以青春之力共筑生态乡村梦

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是重庆工商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将专业教育与社会实践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们走出校园,深入乡村,在了解乡村生态现状、挖掘乡村生态潜力的过程中,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从染坊到稻田,重庆工商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学子用脚步丈量乡村振兴的广度,用专业拓展生态文明的深度。在拾万镇的山水田园间播撒下生态保护的种子,收获了成长的硕果。相信在他们的努力下,将有更多生态乡村的诗与远方被点亮,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必将愈发绚烂多彩。

结束合影。学校供图 第1眼TV-华龙网发

责任编辑:徐力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