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论】两江评 | 畅通“个转企”一件事 激活民营经济新动能
2025-07-05 06:00:01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7月3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九部门公布《关于推进高效办成个体工商户转型为企业“一件事”加大培育帮扶力度的指导意见》,优化“个转企”办理流程,支持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做大做强。
个体工商户是中国经济大海中活跃的“浪花”,也是稳就业、保民生、促创新的重要载体。我国个体工商户数量庞大,截至今年5月底登记在册已达1.27亿户。然而随着经营规模扩大和市场环境变化,个体工商户在商业信用积累、融资能力获取、品牌价值提升等方面逐渐显露“天花板效应”。许多经营者面临“想转不敢转”的困境:既担忧企业形态带来管理成本上升,又惧怕历史经营痕迹断裂导致信用资源流失。更现实的压力来自繁琐的转换程序,过去“先注销再设立”的模式迫使经营者面临税务、许可、银行账户等环节的反复奔波,稍有不慎便可能造成经营空窗期。此次九部门协同发力,联合破解发展堵点。
根据《指导意见》,个体工商户转型为企业时,可延续使用原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和成立日期,最大限度保留原有字号、行业特点等无形资产。这一制度设计超越了简单的程序简化,实质上承认了个体工商户与企业之间的法律延续性,使多年积累的商誉得以存续,为打造“百年老店”夯实根基。同步实施的涉税信息共享机制直击痛点——税务部门在线推送清税信息,登记机关直接查验,彻底终结了经营者为“一张清税证明”反复跑腿的历史。这些改革看似是流程的“小手术”,实则是身份认同的“大跨越”。
转型不仅是法律形式的改变,更是经营理念、管理方式、发展路径的全面升级。《指导意见》的“过渡期管理”机制:允许企业延续原有个体工商户的发票额度,行业主管部门实施包容审慎监管;金融管理部门要求银行机构对转企前有贷款的经营者依法合规做好融资衔接,原征信记录继续有效;对符合条件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食品经营许可等行政许可证件,直接通过变更登记延续效力。这些举措形成环环相扣的保障链,确保经营者在身份转换中“不停航、不减速、不脱节”。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分类培育理念,政策精准锁定“成长型”“发展型”和“名特优新”三类个体工商户重点帮扶,这恰似为不同生长阶段的苗木配制专属养分,体现政策供给的科学性与靶向性。
政策生命力在于执行,九部门联动的特殊性对落实提出更高要求。首要任务是打通部门数据壁垒,推动登记机关与税务、社保、金融等系统实时共享信息。指导意见中“在线查验清税信息”“免提交纸质证明”等规定,需依赖跨部门数据互通的技术支撑。各地应加速升级政务平台功能,实现转型申请“一网通办”、结果“多端获取”,避免数字化能力差异导致政策红利边际递减。同时,针对基层窗口人员开展专项培训,统一操作标准与服务规范,确保从省会到县域的个体户都能享受同质高效的转型服务。
政策落地还需防范风险筑牢底线。登记环节需强化风险告知,要求转型主体书面承诺债权债务处置方案,保护利益相关方合法权益。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应建立联合监管机制,对利用转型逃废债务、偷逃税款等行为依法惩戒,维护健康转型秩序。此外,探索建立转型企业“过渡期”管理制度,在发票额度、监管方式上给予适当柔性安排,避免因身份骤变导致经营波动。只有筑牢这些“防护网”,转型升级之路才能走得稳、走得远。
小店连万家,微光汇星河。以“一件事”改革小切口撬动制度创新大突破,相信随着政策在全国落地生根,中国经济的毛细血管将焕发更强生命力,无数微观主体的进化蜕变,终将汇聚成民营经济奔涌向前的壮阔浪潮。
作者:陈长
编辑:曹叶
审核:杨洋
华龙网两江评投稿邮箱: liangjiangping@cqnews.net
责任编辑:曹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