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美术馆,这个村庄有了变化
实现文化为乡村铸魂,艺术为乡村赋能,沙区丰文街道三河村正用实际行动,走在践行的路上。

有了美术馆,这个村庄有了变化

来源:重庆日报客户端2022-10-18

“嬢嬢,村里面有了美术馆,你觉得怎么样?”

“好噻,感觉我们村头都洋气多了,还经常可以看到名人、画家哟!”

10月16日下午,记者从渝中区驱车一小时来到沙坪坝区丰文街道三河村,山明水秀、青山环绕间一栋白墙灰瓦的建筑掩映其中,印象中只在城市里出现的美术馆,竟然走进了乡村——这是“入村”刚一年的三合美术馆。扛着锄头的“幺婶”伍万桂刚好从美术馆门口经过,记者和她便有了以上的对话。

青山环绕间的三合美术馆。
青山环绕间的三合美术馆。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打造艺术家村落,实现文化为乡村铸魂,艺术为乡村赋能,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沙区丰文街道三河村正用实际行动,走在践行的路上。

农舍变成美术馆,户外田间皆为展

走进美术馆内,雅致的白墙上挂着好些画作,高矮不一的展台和地面上却散落着几十件陶艺和瓷器作品,“这是正在为11月将举办的‘边界’陶艺展布展,还有些凌乱。”三合美术馆执行馆长、年轻的策展人荣占国边介绍边和工作人员一起小心拆封,商量着摆放的位置。展台上的陶艺品或传统质朴、或前卫时尚,一些充满科技元素的装置作品也在其中。

这是一个乡村里的美术馆,也是一个生长在大自然中的美术馆。

三合美术馆馆长冉刚告诉记者,从事艺术培训教育多年的他一直想找一处远离城市喧嚣的地方,让艺术真正融入生活、融入大自然。2021年,在当地村民原有农舍的基础上改建成了这栋三层建筑,取名为三合美术馆。美术馆一楼设有专业展厅,可举办画展和学术交流,二楼、三楼开设有艺术课程和美学生活体验,集社会公教、艺术研学于一体。

这是一个属于青年艺术家的美术馆,还是一个传递生活之美的美术馆。

今年6月24日举办的开馆首展,就是由三合美术馆艺术顾问以及入驻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共同组成的。荣占国说:“首展中就有陈树中、康宁、何力平、梁明玉、黄越、傅榆翔等知名艺术家的作品。”这里不仅为青年艺术家、设计师提供创作、展示自我的平台,还为民众提供艺术课程和品鉴会,从艺术作品到空间美学,从琴棋书画到服装搭配,处处传递着生活之美。

“我们不局限于在美术馆内搞展览,还期待让艺术深入乡村中。比如,美化村里的路牌、标识,开发手工制作的文创产品。我们还希望将展厅延伸到户外,田间地头也可以成为天然的展场。”说这话时,荣占国十分憧憬。

村民变成参观者,梳洗一新去看展

这里的村民会来看画展吗?

“这不仅仅是你一个人的疑惑。”冉刚告诉记者,美术馆刚开门的时候,村民们会扛着锄头、穿着雨靴进来看稀奇,工作人员也觉得很尴尬。之后,他们专门邀请周边村民到美术馆里做客,为村民们导览介绍如何看懂一幅画、给他们讲解观展知识和礼仪,以及美术馆未来的规划和设想,“现在他们进馆时都梳洗得干干净净,有些大婶还要擦点口红才来。”

“幺婶”伍万桂的农舍就在美术馆隔壁,她的家门外挂着红灯笼,白墙上还有墙绘,看来多多少少沾了点美术馆邻居的艺术气息。记者问,美术馆来了对她的生活有啥影响吗?她说,常常看见画家们进进出出,自己也跟着见了些世面,“这么洋气的美术馆来了,我们周边的农房都增了值,感觉村里的档次也提高了。”

置身世外桃源,去大自然欣赏艺术,是不少城里人的梦想。而农文旅产业兴旺,也让贫瘠的乡村丰盈了起来,城乡资源的双向奔赴,更让寂静的乡村生动起来,村民们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农房变成休闲地,艺术赋能展新颜

乡村,是家园,是回望乡愁的归处。

昔日不足3米宽的崎岖山路,如今已被新铺就一新的柏油路替代,蜿蜒的步道尽头是一幢幢雅致的村居。振兴乡村文化,提升乡村文明程度,让乡村成为人们留住记忆和安放乡愁的地方。三河村的改变,让人眼前一亮。

据了解,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的前提下,三河村党支部积极寻求闲置农房利用的创新路径,突出分类施策、合理利用,累计盘活闲置农房26栋,实现闲置农房华丽“变身”。比如,将闲置的办公用房改造成集产品展销、便民超市、农家餐饮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会客厅;将废弃猪圈改造成用于图书阅读、书法练习、休闲茶谈的“诸卷书屋”;把破旧房屋改建为品茗赏景、聚会休憩、畅叙情怀的“三河茶社”。

记者联系上沙坪坝区丰文街道三河村驻村第一书记梁歆韵时,她刚聆听了党的二十大报告:“报告为我们在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发出了‘动员令’‘任务书’,我将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苦干实干的强大动力,同三河村全体干部群众一起,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乡村建设的生动实践中。”谈及引进美术馆这一艺术机构,村里的想法和引导措施时,梁歆韵说,沙坪坝区正在推进全域城乡融合发展,三河村以艺术为导向,除引进三合美术馆外,还引进了伴山漆、缙泉烧、生·美术馆等20余家艺术企业,让更多的艺术家、艺术企业和艺术爱好者聚汇三河村,真正让三河村成为画家村,形成艺术家村落。“2021年全村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过30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收入近3200万元。”

看得懂、摸得着,又能改变目前的生活,这应该就是村民们对艺术赋能乡村建设最实在的感受吧。

重庆日报客户端 聂晶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有了美术馆,这个村庄有了变化

2022-10-18 06:05:42 来源:

“嬢嬢,村里面有了美术馆,你觉得怎么样?”

“好噻,感觉我们村头都洋气多了,还经常可以看到名人、画家哟!”

10月16日下午,记者从渝中区驱车一小时来到沙坪坝区丰文街道三河村,山明水秀、青山环绕间一栋白墙灰瓦的建筑掩映其中,印象中只在城市里出现的美术馆,竟然走进了乡村——这是“入村”刚一年的三合美术馆。扛着锄头的“幺婶”伍万桂刚好从美术馆门口经过,记者和她便有了以上的对话。

青山环绕间的三合美术馆。
青山环绕间的三合美术馆。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打造艺术家村落,实现文化为乡村铸魂,艺术为乡村赋能,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沙区丰文街道三河村正用实际行动,走在践行的路上。

农舍变成美术馆,户外田间皆为展

走进美术馆内,雅致的白墙上挂着好些画作,高矮不一的展台和地面上却散落着几十件陶艺和瓷器作品,“这是正在为11月将举办的‘边界’陶艺展布展,还有些凌乱。”三合美术馆执行馆长、年轻的策展人荣占国边介绍边和工作人员一起小心拆封,商量着摆放的位置。展台上的陶艺品或传统质朴、或前卫时尚,一些充满科技元素的装置作品也在其中。

这是一个乡村里的美术馆,也是一个生长在大自然中的美术馆。

三合美术馆馆长冉刚告诉记者,从事艺术培训教育多年的他一直想找一处远离城市喧嚣的地方,让艺术真正融入生活、融入大自然。2021年,在当地村民原有农舍的基础上改建成了这栋三层建筑,取名为三合美术馆。美术馆一楼设有专业展厅,可举办画展和学术交流,二楼、三楼开设有艺术课程和美学生活体验,集社会公教、艺术研学于一体。

这是一个属于青年艺术家的美术馆,还是一个传递生活之美的美术馆。

今年6月24日举办的开馆首展,就是由三合美术馆艺术顾问以及入驻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共同组成的。荣占国说:“首展中就有陈树中、康宁、何力平、梁明玉、黄越、傅榆翔等知名艺术家的作品。”这里不仅为青年艺术家、设计师提供创作、展示自我的平台,还为民众提供艺术课程和品鉴会,从艺术作品到空间美学,从琴棋书画到服装搭配,处处传递着生活之美。

“我们不局限于在美术馆内搞展览,还期待让艺术深入乡村中。比如,美化村里的路牌、标识,开发手工制作的文创产品。我们还希望将展厅延伸到户外,田间地头也可以成为天然的展场。”说这话时,荣占国十分憧憬。

村民变成参观者,梳洗一新去看展

这里的村民会来看画展吗?

“这不仅仅是你一个人的疑惑。”冉刚告诉记者,美术馆刚开门的时候,村民们会扛着锄头、穿着雨靴进来看稀奇,工作人员也觉得很尴尬。之后,他们专门邀请周边村民到美术馆里做客,为村民们导览介绍如何看懂一幅画、给他们讲解观展知识和礼仪,以及美术馆未来的规划和设想,“现在他们进馆时都梳洗得干干净净,有些大婶还要擦点口红才来。”

“幺婶”伍万桂的农舍就在美术馆隔壁,她的家门外挂着红灯笼,白墙上还有墙绘,看来多多少少沾了点美术馆邻居的艺术气息。记者问,美术馆来了对她的生活有啥影响吗?她说,常常看见画家们进进出出,自己也跟着见了些世面,“这么洋气的美术馆来了,我们周边的农房都增了值,感觉村里的档次也提高了。”

置身世外桃源,去大自然欣赏艺术,是不少城里人的梦想。而农文旅产业兴旺,也让贫瘠的乡村丰盈了起来,城乡资源的双向奔赴,更让寂静的乡村生动起来,村民们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农房变成休闲地,艺术赋能展新颜

乡村,是家园,是回望乡愁的归处。

昔日不足3米宽的崎岖山路,如今已被新铺就一新的柏油路替代,蜿蜒的步道尽头是一幢幢雅致的村居。振兴乡村文化,提升乡村文明程度,让乡村成为人们留住记忆和安放乡愁的地方。三河村的改变,让人眼前一亮。

据了解,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的前提下,三河村党支部积极寻求闲置农房利用的创新路径,突出分类施策、合理利用,累计盘活闲置农房26栋,实现闲置农房华丽“变身”。比如,将闲置的办公用房改造成集产品展销、便民超市、农家餐饮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会客厅;将废弃猪圈改造成用于图书阅读、书法练习、休闲茶谈的“诸卷书屋”;把破旧房屋改建为品茗赏景、聚会休憩、畅叙情怀的“三河茶社”。

记者联系上沙坪坝区丰文街道三河村驻村第一书记梁歆韵时,她刚聆听了党的二十大报告:“报告为我们在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发出了‘动员令’‘任务书’,我将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苦干实干的强大动力,同三河村全体干部群众一起,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乡村建设的生动实践中。”谈及引进美术馆这一艺术机构,村里的想法和引导措施时,梁歆韵说,沙坪坝区正在推进全域城乡融合发展,三河村以艺术为导向,除引进三合美术馆外,还引进了伴山漆、缙泉烧、生·美术馆等20余家艺术企业,让更多的艺术家、艺术企业和艺术爱好者聚汇三河村,真正让三河村成为画家村,形成艺术家村落。“2021年全村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过30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收入近3200万元。”

看得懂、摸得着,又能改变目前的生活,这应该就是村民们对艺术赋能乡村建设最实在的感受吧。

重庆日报客户端 聂晶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徐云卿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