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州瞭望台丨共富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丰都“八问”这样兜底幸福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新闻发布

204

发布时间:Wed Jun 18 06:31:49 CST 2025

一座城市想要共富,关键在于“政通”与“人和”。

重庆丰都县将其细化为八个问题,即“人口三问”的人在哪里?人去哪里?人怎么样?“乡村两问”的现在靠谁来振兴乡村?今后靠谁下田种地?“城市三问”为什么县城留不住人、为什么农业人口转移舍近求远、为什么未成年人犯罪率居高不下?

找出问题,接下来要看怎么解题。丰都围绕“八问”精准施策,譬如到大城市建“一委两会”服务站点,让在外打拼的丰都人感受到“娘家”的温暖;深挖“农旅融合”潜力,让乡村更和美挣钱更容易;谋求城市高效能治理,兜住群众稳稳的幸福。

本期《渝州瞭望台》,一起了解丰都“八问”背后的幸福“八治”。



“一委两会”进成都

成为在外丰都人的娘家

近日,丰都县“一委两会”成都工作站正式投用,这也是该县遵循“老乡管老乡,老乡带老乡”新服务理念结出的新果实,此前已在上海和重庆中心城区等地成功建站。

成都工作站不足200平方米,却撑起了1万在蓉丰都籍务工、创业人员共同的“娘家”。

丰都县“一委两会”成都工作站揭牌.png

丰都县“一委两会”成都工作站揭牌。丰都县委宣传部供图

丰都县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向海军一行轻叩玻璃门时,流动党委办公室内的打印机正“沙沙”作响,案头整齐摆放着《农民工法律援助手册》和《在蓉丰都籍人员信息登记表》。

工作站内,一面“在蓉丰都籍人员分布地图”格外醒目:高新区的建筑工地上、龙泉驿的汽车流水线上、春熙路的餐饮店铺里,密密麻麻的红点标注着老乡们的聚集地。该站流动党委相关负责人告诉第1眼TV-华龙网记者,阵地建设遵循“功能集成化”原则,设置了法律援助室、就业信息角、心理咨询区和党建活动室,意在守护农民工的“钱袋子”,筑牢他们的“思想根”、温暖他们的“心窝子”。

丰都县“一委两会”成都工作站揭牌.png

丰都县城。丰都县委宣传部供图

丰都作为劳务输出大县,常年有26余万劳动力在外打拼。他们远离家乡,权益保障难、融入城市慢,这是新时代县域治理的必答题。丰都县相关负责人在启动仪式上说:“我们要把党组织建在外出务工群众的‘心坎上’,让流动党员成为服务群众的‘桥头堡’,让工作站成为横跨川渝的‘民生服务站’。”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翻看丰都驻各地“一委两会”工作台账时发现,每则事关群众利益的事项,不仅登记规范,还写下了办理的进度,如重庆工作站在5月23日一天,就介入了两家企业丰都籍务工者的维权请求,并分别帮忙联系了律师。

“一委两会”已然成为丰都破解“人口三问”的范例之一,究其原因,是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





“农旅融合”促振兴

解决乡村发展两大痛点

丰都“乡村两问”,问出了各地农村普遍存在的“缺人、缺项目”两大痛点。

问题找到了,怎么去解题?

丰都一方面着手解决“缺人”的痛点,率先在全国定义并认定新农人,通过新农人学校、“新农人贷”等措施,累计培育6800余名新农人,联结超5万户农户,带动经营主体增长。组织新农人成立互助会,围绕“一主两辅多特色”产业体系培育龙头企业,构建百亿级肉牛全产业链及特色产业链,多项产业指标位居重庆前列。采用“新农人+村集体+农户”模式打造322个“共富农场”,实现村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双增长。

丰都县“一委两会”成都工作站揭牌.png

恒都牛肉深精加工车间。丰都县委宣传部供图

另一方面,则注重因地制宜抓乡村产业,从乡镇到村一级,都建立了集体经济组织,实现了企业化社会化运营,并且都有了自己的拳头产业。

以包鸾镇为例,以前游客只知道这里有雪玉洞,如今则凭借民宿和硒锶鱼、硒锶豆、富锶水等奇“锶”妙想出圈。

花地堡村是包鸾镇乡村游特色村,很多村民将房舍改建成了民宿,吃上了旅游饭。这里最大的民宿,总投资达5710万元,占地38100平方米,建筑风格取自江南水乡,灰瓦白墙,石木搭配,原材料大多就地取材,既保留了乡土味,也有了品质。

丰都县“一委两会”成都工作站揭牌.png

包鸾镇。丰都县委宣传部供图

“未来将新增40间差异化客房,还能承接乡村宴会和节庆活动。”民宿负责人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包鸾镇相关负责人告诉第1眼TV-华龙网记者,该镇森林覆盖率64.2%,土壤含硒,种有2万亩花卉苗术、万亩高山蔬菜和万亩富锶主粮,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又将农旅融合做大做强,形成了以特色民宿、AAAA级景区雪玉洞、AAA级景区石里红枫和“重庆小川西”玉带山组成的旅游带,资源开发更多、品质更高、口碑更响,自然乡亲们的钱袋子就更鼓了。

增加了新农人的认可感,再将产业振兴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丰都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凤鸣平都”塑品质

城市迭代兜住稳稳幸福

青壮年外出是为了务工,但很多人挣到钱却选择外地安家,这就倒逼出了丰都“城市三问”。

提升城市品质,创造宜居宜业的“小城大县”,是丰都给出的解题路径。

对标“城市三问”,三答是功能缺不缺、环境优不优、品质好不好,进一步让人留得下来,也待得住。

丰都县“一委两会”成都工作站揭牌.png

丰都县图书馆。丰都县委宣传部供图

近年来,丰都围绕群众“衣食住行、生活所需”,着力补齐城市床位、车位、蹲位、工位、座位等,新增车位8861个、充电端口2900个、公厕28座。在就医方面,老年人口较多的丰都城西片区,县中医院城西院区正在改造提升;教育方面,丰都成功引进重庆谢家湾小学、育才中学合作办学,2024年留在丰都的就读人数提升8.9个百分点;就业方面,丰都每年城镇新增就业6000人以上;文化供给方面,丰都图书馆建成正式对外开放,作为全新打造的新型文化空间,这座图书馆除了设置有书库区、阅览区以外,还配置有学习中心、培训中心,以及咖啡馆、室外读书亭等区域,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充电”需求。

丰都县“一委两会”成都工作站揭牌.png

“凤鸣平都”城市雕塑。丰都县委宣传部供图

“凤鸣平都”城市雕塑,则从文化内涵和城市精神方面,进一步提升了丰都人的认同感。

丰都县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说,该雕塑承载着“巴渝神鸟”为载体的凤凰文化,代表“吉祥、平安、富贵、奋飞”。“巴渝神鸟”是2001年出土于丰都县高家镇的一尊文物,这尊陶鸟头顶圆盘,嘴衔圆珠,双翅平伸,振翅欲飞,造型独特,现为三峡博物馆镇馆之宝。

雕塑坐落在移民广场,作为县城的中轴线和长江游客的主入口,雕塑侧对长江南北,全方位地向游客和市民展示它的独特风姿。

软硬环境的全面迭代,不仅老百姓安居乐业,还拉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2024年,丰都县GDP同比增长6.6%,增速居重庆第五位,常住人口实现了净流入。

一幅环境美、人心齐、百业兴、城市靓的现代化新丰都画卷徐徐铺开,正如它的名字一样,一切皆“丰都”。



主政者说

丰都县委书记张国忠:

聚焦答好“丰都八问”

奋力推动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

由“问”到“治”,丰都正在兑现“把丰都建设成为丰都人民喜欢的样子”的承诺。

“丰都将紧紧围绕全市‘六区一高地’部署,聚焦答好‘丰都八问’,坚决守住阵地、守住底线、守正创新,奋力推动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丰都县委书记张国忠说。

谈及丰都辨识度,张国忠说:“丰都的文化多元、经济多元、社会多元。是重庆历史文化的‘书签’,有世界级的文化IP——丰都鬼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丰都庙会、三峡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巴渝神鸟’;是重庆的‘绿电池’,正加快推进全市最大的、装机140万千瓦的抽水蓄能项目;是主城都市区的‘屋顶花园’,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旅游资源占全市10%以上,是中心城区的‘菜篮子’,中心城区吃的牛肉每7斤有1斤、鸡蛋每5个有1个是丰都提供。“

谈及发展新动能,张国忠说:“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全县上下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聚焦整体提升党的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以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全面提升管党治党水平,持续发扬‘三牛’精神、深入答好‘丰都八问’,努力打造一批标志性党建成果,为建设现代化美丽丰都提供坚强保证。”


记者手记

安居乐业,是群众最朴实的需求,丰都为了做好民生答卷,创造性地提出了“八问”和“八治”的方法论,并围绕这些问题全面破局,为天南海北的丰都人建服务阵地,精准施策促进乡村因地制宜谋发展,再到全面提升城市品质,不断增进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样的“问”与“治”,反过来又带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最终交出了“政通”与“人和”的丰都幸福答卷。

第1眼TV-华龙网首席记者 羊华/文

黄欢 曹先旺/外联

张彬焱/视频

陈攀/包装

赵军/设计

王婷婷/编辑

两江潮涌,渝州葱蔚。取一瓢“治理”之水,品区县幸福之治,探融合发展之势。瞭望渝州,看见远见。华龙网客户端推出全媒体时政栏目《渝州瞭望台》。以区县为样本,以成效洞悉发展之策,以对话论道繁荣之路,见证基层社会治理的提速增效,唱响巴渝大地经济发展的时代合音。读:言之有物的深度报道;看:融媒体多维度的呈现;问:区县主政者权威解答。

往期回顾